国际金价再度汹涌,紧逼历史巅峰,众多金店已将足金标价推高至每克720元以上,市场氛围悄然生变:“促销”日渐稀少,“等待”情绪弥漫,“黄金回收”却异军突起,成为市场新热点。
刚刚过去的月份,国际金价一举突破历史天际线的壮举仍让人记忆犹新,而转眼之间,金价再次蓄势待发,连续攀升,直逼前期辉煌纪录。面对持续高企的金价,零售商们纷纷调整策略,优惠活动大幅缩减;而消费者则展现出更加审慎的态度,观望气氛浓厚,期待市场转折点的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金价不断走高,黄金回收业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今年上半年,国际金价多次触及并刷新历史峰值,虽在上月中旬经历短暂回调,但进入八月,金价迅速恢复涨势,显示出强大的韧性。
具体来看,9日,金价温和上扬,现货黄金小幅上涨0.17%,定格于每盎司2430.93美元的高位。紧接着,13日早晨,国际金价再次发力,伦敦金一举跃升至2474.88美元/盎司,与历史最高纪录2483.78美元/盎司的距离微乎其微。与此同时,COMEX黄金期货也表现强劲,收涨1.62%,报2513.4美元/盎司,紧挨着7月17日创下的2537.70美元的历史高点,再次彰显出黄金市场的热烈与期待。
受国际金价飙升的连锁反应,国内金价亦显著上扬,持续维持在历史高位。多家大型商场的黄金珠宝专柜内,足金标价普遍超过720元/克,尽管多数商家仍推出“首饰金每克直减50元”、“足金每克立减30元”等促销活动,但相较过往节日的慷慨优惠,此番力度明显减弱。例如,某店内足金标价733元/克,当前优惠后售价为703元/克,相比之前动辄60元/克的优惠,现在每克仅优惠30元,体现了优惠幅度的缩水。
这一变化背后,核心原因在于黄金进货成本的急剧上升。随着国际金价年内屡创新高,国内消费市场随之承压,足金挂牌价普遍站上700元/克大关,成为新常态。据监测,国内十大主流金店当日金价最高触及739元/克,最低亦达706元/克,全面跨越700元门槛,多数店铺的足金标价更是稳稳落在720元/克以上。
金价屡创新高也悄然改变了消费者的心态,部分人群在黄金购买上表现出更加审慎的态度。这一趋势在上半年黄金消费数据中已有所显露:中国黄金协会最新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同比下滑5.61%,至523.753吨,其中黄金首饰消费更是大幅下滑26.68%,至270.021吨。专家分析指出,随着金价持续刷新纪录,黄金首饰因其较高的溢价而遭遇消费降温,消费者普遍采取观望策略,等待更合适的入市时机。
然而,与此同时,黄金回收市场却悄然升温,成为众多黄金持有者关注的焦点。面对回收价格的不断攀升,如何高效地将手中黄金变现,实现“落袋为安”,成为了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黄金回收市场热闹非凡,但专业人士提醒,其中不乏需要警惕的陷阱与套路。当前市场上,品牌金店、银行、典当行及个体回收商等多方力量并存,各自拥有不同的回收规则与流程。消费者在选择回收渠道时,应秉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同时练就一双慧眼,仔细甄别。特别要警惕那些初时虚报高价,却在后续过程中以各种名目如折旧费、损耗费、折扣等为由,暗中压低回收价格的商家。对于承诺回收价格不低于当日大盘价的商家,更应保持高度警惕,以免落入圈套。
面对金价持续处于高位且可能波动的现状,投资者在决策时应当保持谨慎。盲目追涨并非明智之举,理性投资才是关键。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按需购买黄金产品即可,无需过度追求投资属性。若确有投资需求,也应注重风险分散,认识到实物黄金的保值增值并非易事,且需选择信誉良好的大银行或大公司出品的黄金产品,以降低投资风险。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