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步入挑战期,品牌面临高端与下沉市场的抉择。2024年,金价的高位震荡成为全年热议焦点,黄金珠宝品牌在此背景下展现出出人意料的趋势——以往利润微薄的“县城玩家”实现了逆袭,而行业佼佼者却面临业绩困境。黄金行业似乎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金价上涨本应是黄金品牌的机遇,但周大福却陷入了市场寒冬。其2025财年业绩中期报告显示,半年内关闭了239家门店,净利润大幅下滑。2022年以来,金价持续攀升,推动周大福在过去三年快速扩张,然而这一增长神话在2024年却黯然失色。与此同时,原本低毛利、不被看好的梦金园今年却异军突起,黄金市场的未来走向扑朔迷离。
截至今年6月底,周大福在全国拥有超过7000家门店,规模与星巴克中国、名创优品相当。在2022年至2023年间,周大福更是以每年新增上千家门店的速度迅速扩张,增速惊人。
然而,在这风光无限的扩张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特别是在低线城市,周大福的广泛布局并未带来持续的增长。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本地金店,而非周大福这样的高溢价品牌。尽管周大福在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设计上占据优势,但在价格战中却难以施展身手。
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于,金价飙升的同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愈发理智与审慎。面对金价持续上涨,以往消费者可能会转向钻石、K金等镶嵌类珠宝作为替代,但如今,众多年轻人开始重新评估传统的备婚习俗,将原本计划用于购买“三金五金”的资金转向更为稳健的金条投资。这一转变不仅削减了黄金饰品的销量,更对周大福的珠宝镶嵌类业务构成了严峻冲击。
镶嵌类产品,如铂金、K金、钻石等,尽管利润空间可观,但因其高溢价及保值性不足,在当前消费环境下销量已跌至冰点。对于周大福而言,其毛利最高的业务遭受重创,直接导致公司利润收缩,盈利能力下滑。年中时分,周大福深圳加工厂的停工停产消息,更是加剧了这一困境,使得消费者信心的流失进一步影响到了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迅速捕捉到这一颓势,美银、花旗、大摩等国际投资机构纷纷减持或抛售周大福股票,导致公司市值在一年半内大幅缩水800亿港元。这一反应不仅是对周大福当前困境的直接体现,也透露出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期。
资本撤离后,周大福的加盟商同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往依赖品牌效应和市场需求稳定盈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他们面临着销量下滑与成本上升的双重挑战。历史总是充满变数,金价上涨并未如周大福所愿,开启其黄金时代。三年红利期已过,曾经的光环逐渐消散,命运的馈赠似乎正要求着悉数归还。
当前,消费者热情降温,资本市场信心动摇,若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被市场边缘化的风险日益加剧。这股寒流不仅席卷了周大福,其他老牌黄金品牌亦未能幸免。老凤祥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总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5.28%和9.6%。六福珠宝的境遇更为严峻,2025财年业绩中期报告显示,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27.2%和53.9%,门店数量更是锐减175家。种种迹象预示着,整个黄金珠宝行业正酝酿深刻变革,传统品牌纷纷陷入困境,与周大福面临相似的挑战。
在这场行业风暴中,老铺黄金却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的新宠。自今年6月28日在港交所成功IPO以来,老铺黄金股价飙升近180%,北京SKP门店顾客络绎不绝,并在今年双11期间夺得天猫珠宝榜销量冠军。老铺黄金之所以脱颖而出,并非直接挑战周大福等传统巨头的市场地位,而是精准定位古法黄金高端品牌,开辟了独特的生态位。
老铺黄金的高端定位体现在何处?其店内商品均采用一口价销售,而非按克重计价。以热销的葫芦项链为例,8克重的项链售价为12430元,每克价格远超1500元,而当天国际金价仅为617元/克,周大福的金价也不过798元/克。老铺黄金的目标并非周大福等传统品牌,而是卡地亚、梵克雅宝等国际奢侈品牌。通过精湛工艺、独特设计和卓越品质,老铺黄金赢得了高端消费者的青睐,成功跻身奢侈品黄金领域。
面对老铺黄金在高端市场的成功,以及周大福等品牌的危机,市场上有声音认为,周大福应坚守高端品牌路线。为此,周大福已采取行动,启动品牌转型计划,包括升级门店装修、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形象,并加速数字化进程。新概念店选址香港中环皇后大道等高端地段,旨在进一步强化高端品牌形象,以应对市场挑战。
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横亘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追求高端定位与广泛开店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奢侈品黄金市场狭窄且竞争激烈,老铺黄金等已占据先发优势的高端品牌,进一步压缩了其他品牌在该领域的生存空间。
对于周大福等传统品牌而言,若要通过提升品质重塑高端形象,可能不得不牺牲部分市场份额,减少加盟店,提高产品定价。但这无疑伴随着销量下滑和利润缩减的风险,对于依赖规模效益的品牌来说,这是一场风险极高的博弈。
周大福等传统品牌深陷业绩困境,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差异化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平替现象悄然兴起,深圳水贝等地的黄金饰品加工技术不断提升,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与周大福等品牌外观相似的产品。在水贝,消费者可以轻松找到各大品牌的同款饰品,且价格更为亲民。
对于金饰这种非必需品而言,保值性和性价比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向水贝模式的金店,寻找周大福等品牌的平价替代品,不愿再为高昂的品牌溢价买单。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周大福等传统品牌可谓腹背受敌。它们既不能盲目追求高端化,又难以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更无法通过价格战这种自杀式竞争来应对挑战。要想摆脱当前困境,周大福等品牌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探索一条既符合品牌特色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道路。
长久以来,下沉市场常被误解为消费能力有限的区域,高端消费品如黄金珠宝在此难以获得广泛接纳。然而,梦金园的成功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它凭借对下沉市场的精准把握,推出了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黄金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设计贴近当地审美偏好,价格更是亲民,有效满足了县城消费者对黄金饰品的旺盛需求。以梦金园的明星产品“八宝罗盘”黄金吊坠为例,4.8克重仅售3206元(含工费),单价约668元/克,与国际金价617元/克的差距仅为50元。
实际上,下沉市场的黄金需求远未被充分满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升级,县城消费者日益重视个人形象与品味,黄金饰品作为生活品质提升的象征,自然成为他们的优选。
品牌要在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商业模式,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调整策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这正是周大福难以激活下沉市场,而梦金园却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老铺黄金与梦金园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它们为黄金珠宝行业带来了新气象,也展示了在大环境中精准定位、逆势上扬的不同路径。无论如何,未来黄金市场将更趋细分,黄金生意也将更加注重风格化。唯有拥有独特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商业模式,品牌才能在细分市场中发掘增长点,探索更多可能性。